《军神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,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,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军神》教学设计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《军神》教学设计1一、学生视角
“军神”一个响亮的称呼,学生看到课题后自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:谁是“军神”?为什么称为“军神”等,这会促使学生尽快学文,从课文中找到答案。
课文中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和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。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不多,也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。
二、教师思考
本文记述了战争时期德国医生沃克为伯承做眼部手术的经过,通过沃克医生情绪变化的描写,赞扬了伯承顽强的意志力。中,要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,自主读书、感悟。
三、重点
1、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。
2、通过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。
四、设计特色
抓住重点句子,坚持快速阅读,以读为主,读中感悟。
五、资料
1、师生共同查阅战争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。
2、学生搜集有关伯承的故事。
六、教学课时:
2课时。
七、教学要求
1、了解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,学习伯承顽强的意志力。
2、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。
3、学习本课生字新词。
4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第一课时
教学目的
1、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。
2、学习生字、新词。
教学流程
(一)导入新课
请学生根据白己搜集的资料,谈谈对伯承及当时时代背景的了解。
(二)快速阅读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
(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及概括能力。)
(三)再读课文,理清文章条理
第二课时
教学过程:
(一)复习
同学们,昨天我们初步阅读了《军神》这篇课文,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,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,请同学起来读。哪组同学愿意来读?(出示生字卡片)
(二)讲授新课:
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。请大家把书打开到P94页。
1、初读课文:
首先,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,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
2、细读课文:
下面,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,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、情绪变化的句子画出来。画好后交流。
3、精读课文:
小组合作,联系上下文,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`变化?
师生共同分析一两处,然后指导朗读。其余的部分学生自学,把体会写在一边。
4、学生交流,教师点拨
5、指名读,并进行评议。
6、质疑问难: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?
7、小结:课文中除了直接写到伯承的表现外,还用大量的篇幅写了沃克医生情绪、神态的变化,这样写有什么好处?
(为了表现伯承坚强的意志,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、神态的变化。要理解这些变化,必须联系上下文,结合伯承的表现;同时,理解了这个变化,也就体会了伯承坚强的意志。所以,理解这个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。)
(三)总结,升华
读了课文,你有哪些感想?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伯承元帅。
(四)布置作业:
1、摘录一首表达革命气节的诗。
2、搜集有关伯承的故事,讲给同学们听。
《军神》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
教学要求:
1、认识生字新词,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2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3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。
教学重点:
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教学难点:
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揭题导入:
1、出示课题,齐读。
2、学生围绕课题质疑。(如:课文中“军神”指谁?谁称他是“军神”?为什么称他为“军神”?……)
3、检查预习情况:
课文中“军神”指谁?谁称他是“军神”?
4、简介刘伯承(多媒体映示):
刘伯承四川开县人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,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人之一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。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。解放战争时期,曾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,中原军区司令员,第二野战军司令员,指挥过无数次战役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任中共副主席等职。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。
二、揭示自读要求(多媒体映示):
自读要求
1、读课文,读准生字字音,划出不理解的词语。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。
3、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“军神”?
三、初读指导。
1、自读课文,读准生字字音。
读后检查,指导读准字音:
①一类字(多媒体映示):
德 沃 势 职 药 担 损 承 抖 刀 汉
②二类字(多媒体映示):
绷 匪 坚 醉 恳 吭 垫 崭 晕
③多音字(多媒体映示):
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
了不起 查看了伤势
④朗读下列词语,注意加点字的读音(多媒体映示):
军神 损坏 伤势 职员 承受 结束 镇定 崭新 注视
2、再读课文,划出不理解的词语,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。
担心 承受 损坏 外科
镇定 职员 崭新 伤势
了不起 男子汉
3、反复朗读课文,读得正确、流利。
读后检查: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,学生参与评点。
4、快速朗读(或默读)课文,边读边想: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
读后检查:
①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(这篇课文描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负伤后到医院求治,坚决不用麻醉 药,忍受巨痛接受手术的故事。)
②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下面。对照课文想一想,在前面的括号内填上序号(多媒体映示“练习一”):
( )手术前刘伯承不愿使用麻醉 药。
( )刘伯承请沃克医生治眼伤。
( )手术后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“军神”。
( )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。< ……此处隐藏23469个字……的头脑,才能指挥打仗)从你课前查找的资料中,你知道刘伯承打过哪些战役吗?(刘伯承被称为常胜将军。参与领导指挥了有名的南昌起义、第四、五次反“围剿”及百团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抢渡大渡河、飞夺泸定桥等战斗。)
4、对于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,沃克医生怎么反应?(沃克再一次愣住了,竟有点口吃地说:“你,你能忍受吗?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,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!”)从这一句中,你体会到沃克医生此时什么心情?(震惊,难以置信)
大家愿意不愿意分角色朗读一下这段话?
指名分角色朗读。
5、师:面对如此令人难以忍受的伤痛,刘伯承竟然决定不用麻醉剂,还如此镇定、沉着,难怪沃克医生惊呆了,大声嚷道:“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,一块会说话的钢板!你堪称军神!”(再一次深情朗读,体会情感。)
三、扩展延伸深化情感。
1、有诗称赞刘伯承,请你读读。
出示小诗,感情朗读。
赞军神
英雄壮举泣鬼神,铁骨钢筋铸军魂。
七十二刀生死痛,胜似昔日刮骨人。
2、练习写话,升华情感。
同学们,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,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?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。(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)
3、教师总结,深化情感。
刘伯承被称为军神,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。他文武双全,戎马一生。千里跃进大别山,令蒋介石惊慌失措,心惊胆寒;与华东野战军合作,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;之后,主动请缨,席卷大西南。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,被誉为“将军的摇篮”。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,献出了毕生的心血,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他堪称中国的——“军神”。
《军神》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:
1、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,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。
2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。
教学重点难点:
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课前谈话,导入课题
⑴看过电视剧《八仙过海》吗?神仙与凡人与有什么区别?
⑵揭题。理解“神”字的意思。带着这样的理解,响亮地读读课题。
【设计意图】课前谈话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,也是为上课进行“预热”。抓住题眼“神”字,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谈话,让学生说说对神仙的认识,从而以神仙为话题,将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。
二、预习课文,整体感知
1、按要求自学课文
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找出沃克医生两次评论刘伯承的句子。
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?写了一件什么事?
2、检查自学。
【设计意图】初读课文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,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。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,找到沃克医生两次评论刘伯承的句子。在对这两个句子的反复朗读中,发现沃克医生评论语言的不同,继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,产生本课所要讨论的重点问题:沃克医生开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人,后来又为什么称他为军神?
三、围绕问题,深入探究
环节一:感悟“军人”特质
句子:你是军人!”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,“我当过军医,这么重的伤势,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!
感悟刘伯承伤势的严重程度和他的从容镇定。
1、伤势有多重?补充资料。
2、从容镇定是什么意思?读读表现刘伯承从容镇定的句子。(可以分角色读)
环节二:感悟“军神”特质
1、拒绝使用麻醉剂
⑴刘伯承是怎样拒绝的?指名读句子。
句子:病人平静地回答:“沃克医生,眼睛离脑子太近,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。而我,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!”
⑵在这段话中,他最想强调什么?——他为什么这么看重自己的大脑?——你从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?(为革命乱迪氲枚啵约合氲蒙伲┐抛约旱睦斫舛辆渥印
⑶他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?——你从“平静”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?(他深思熟虑,已经作好了忍受巨痛的准备)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句子。
2、忍受手术的巨痛
⑴手术到底有多痛?指名读句子。
句子:病人一声不吭,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,手背青筋暴起,汗如雨下。他越来越使劲,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。
⑵作者是怎么写出巨痛的?(抓住人物的动作、外貌与神态描写)
⑶一声不吭是什么意思?难道手术室里没有一点儿声音吗?引导学生进行想象。
⑷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。带着你的理解读句子。
3、一直在数刀数
⑴出示句群:
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,竟有点口吃地说:“你,你能忍受吗?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,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!”
沃克医生吓了一跳,不相信地问:“我割了多少刀?”
“七十二刀。”
⑵两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一样?为什么会不一样?
⑶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。
【设计意图】将课文第14、20、21三个自然段整合在一起出示,因为这三个自然段,都强调了“刀”这个字,分别是“一刀刀”、“多少刀”、“七十二刀”。“一刀刀”强调了手术要承受巨大的痛苦,“多少刀”突出了沃克医生的怀疑和震惊,“七十二刀”说明了刀数之多。另外,还可以抓住两个人的'不同语气。从标点符号处入手,沃克医生的话末尾分别是感叹号和问号,而刘伯承的话末尾却是句号。引导学生揣摩两人说话的语气为什么不一样,感受刘伯承的崇高精神。
四、回归整体,升华感情
⑴出示中心句:沃克医生惊呆了,大声嚷道:“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,一块会说话的钢板!你堪称军神!”
⑵品读句子,理解这句话中的递进关系。读出惊奇、赞叹与敬佩之情。
⑶补充资料,介绍刘伯承的伟大功绩。
⑷刘伯承为什么能这么坚强?(为了他的信仰,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)
⑸像这样的人物,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,你能举些例子吗?
【设计意图】首先要通过朗读来感悟三个短语在意思上和感情上的递进关系。其次,通过出示补充材料——刘伯承的历史功绩,进一步感受刘伯承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军神,最后,让学生思考: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为什么能这么坚强?通过寻找刘伯承刚毅勇敢的动力源,使人物的精神内涵得到升华。由此进一步拓展:像这样的人物,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,你能举些例子吗?以此寻找英雄人物的共性,进行了良好的人文熏陶。
五、布置作业,写法迁移
仿写句子。提示:可以写写着急、喜欢、紧张的情景。
【设计意图】课文的16自然段是很有特色的,作者成功地表现了刘伯承的“痛”,却没有用到一个“痛”字,关键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、神情和动作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。本次作业,要求学生根据16自然段来仿写句子,语言训练扎实有效,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同时不忘落实语文的工具性要求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