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推荐】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
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,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,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。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活动目标:
1.能大胆地用线条画出想象中龙卷风的不同样子。
2.训练幼儿较为流畅画线的能力和手对笔的控制能力。
活动准备:
1.创意绘本,油画棒。
2.教学VCD,电视机。
3.录有刮大风声音的磁带,录音机。
活动过程:
1.播放VCD里的动画片:丁丁的羽毛衣服。使幼儿熟悉主题故事,利用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。
2.结合动画片,师生谈话。
1)丁丁和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吃早餐时,遇到了什么事?
2)打开录音机,请幼儿猜猜,这是什么声音(刮大风的'声音)你们知道风有哪些种?(微风、大风、台风、龙卷风等)
3)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不同的风。如:微风时,幼儿头部轻轻摇晃,大风时,幼儿的身体和双手摇晃幅度加大;龙卷风时,幼儿团团转起来……
3.翻开创意绘本,请幼儿在集体前说一说、画一画,龙卷风是什么样子的,引导幼儿大胆想像与表现。
4.幼儿作画,教师巡回指导。
5.相互欣赏作品,教师小结评价。
活动延伸:
带领幼儿来到户外,玩“风娃娃和小叶子”的游戏。
游戏玩法:教师当风娃娃,幼儿当小叶子。教师说:“刮小风啦。”幼儿举起双手,左右摇晃身体。教师说:“刮大风啦。”幼儿装成被风吹落的叶子四散跑开。教师说:“刮龙卷风啦。”幼儿在原地团团转起来。教师说:“风停了。”幼儿慢慢蹲下。
活动目标:
1.让学生在猜测、实验、记录中感知沉与浮。
2.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。
3.体会到水的科学知识。
4.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,初步了解其特性。
活动准备:
1. 在整理箱中提前装好水。
2. 石头、磁铁、乒乓球、积木等若干。
3. 记录纸人手一份。
活动过程:
1. 创设情景,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。
(1)出示实验材料,引导幼儿观察、发现材料的特征。
(2)设计游泳比赛的情景,请幼儿猜想、预测材料“跳人”水中的现象。“这么多的东西,要进行一个游泳比赛,它们跳到水里会怎样呢?”
2.简单操作,并记录。引导幼儿初步建立猜测、假设的概念。
(1)教师记录自己的假设,并详细说明怎样使用记录表。
(2)引导幼儿自己猜想、假设并记录。提示幼儿:“这些东西跳到水里会是什么样
的呢?我们来猜一猜。不要讲出来,先用笔把我们猜到的画下来。”(老师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。)
3. 实验操作。
(1)通过实践操作,引导幼儿体验“浮”与“沉”的概念。
师: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,验证一下是否和我们的猜测一样。
例如:把一个积木和石头分别投到水里,请幼儿观察积木在水里是怎样的。“我们用一个词来说一一“浮”,表示积木在水的上面。”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石头是“沉”的,表示石头在水底下。
(2)鼓励幼儿用图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实验结果。
提示:将结果画下来,必须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来画。
(3)幼儿自由操作,并记录结果。
先记好的幼儿将记录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进行比较,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对物体沉浮现象的认识。
4.交流实验记录结果(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与他人分享与交流)。
请幼儿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记录。每一个符号表示什么。假设与实验是否一样。
5. 教师小结。
(1)引导幼儿将猜测、假设与实验结果对照,强调记录的真实性。
(2)与幼儿回忆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与记录。
6.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,提出延伸问题。
请幼儿想一想,在我们的生活中,幼儿把家里的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还是浮的?试试看,并尝试自己做记录,带来与老师、小朋友们分享。
设计评析:
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阶段,所以他们常常停留于游戏的表面,而忽略了实验内在的教育价值。本设计创设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,教师的引导给了幼儿积极、大胆参与和猜想、假设的空间。
小班幼儿记录的'意识还未建立,记录能力相对较弱。设计中提供的记录表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支架。
鼓励学生尊重与倾听他人的观点,帮助他们学会互相学习。
记录表:(给幼儿使用时可放大)
编辑评析:
科学活动让幼儿直接参与是很重要的,让幼儿在直接参与中体会是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比较缺乏的。这个活动注意了这一问题。同时在科学活动中,注意幼儿的表征,注意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见到的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方。从两方面来看,这一个活动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。
但是这个活动有一些方面还值得进一步考虑:
这样的活动一定要小组进行,让幼儿单独自己实验、单独填记录表不是太合适。尤其对于小班孩子来说,在小组里的表达、交流自己的发现,教师先集中表征他们的发现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。
这一科学活动虽然强调了幼儿用语言与别人交流,但在具体活动中对语言的强调并没有放在首位,而对于小班孩子来说,语言交流发现是最重要的。即使是孩子们在实验前的猜想,也最好是先用语言表达。
小百科: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。
教学目标:
1.学习躲闪跑,并能根据信号做向上跳的动作。
2.用眼睛看前方不碰撞他人。
3.发展走、跑、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、协调性。
4.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,学会团结、谦让。
教学准备:
1.用pp管制作长约40厘米,一头粘有纸团的火柴棒。
2.彩印的鞭炮若干。
3.《敲锣打鼓放鞭炮》、轻音乐《海角七号》的录音磁带一盒,录音机一台。
教学重点与难点:
学习躲闪跑,并能根据信号做向上跳的动作。
讲解示范法、练习法、游戏法、信号法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谈话导入:教师出示鞭炮和火柴棒引起幼儿兴趣。
1.师:小朋友们,你们看,我手里的是什么东西呢?谁来猜猜看看?
2.师:鞭炮你们有没有放过呢?在什么时候放过的呢?
3.师: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?火柴棒碰到小鞭炮,小鞭炮就会怎样?
二、热身活动
师: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放鞭炮的游戏,玩游戏之前呢先跟老师一起来点个鞭炮,蹲下来,点着了,快点跑开,捂住耳朵。我们再来玩一次。
三、玩“放鞭炮”游戏
1.师:你们小朋友来做小鞭炮,老师现在来点,我请王老师来做大鞭炮,你们仔细看啊。看好王老师被点着后发生什么事了。
2.教师依次用“火柴棒”点幼儿,被点的幼儿就用力向上跳起,模仿鞭炮爆炸,同时嘴里发出“嘭啪”的声响。
3.师:现在我们在圈圈里跑来跑去,老师来点,你们跑,记住不要让老师点着哦!被追到的'小朋友用力向上跳起,模仿鞭炮爆炸,同时嘴里发出“嘭啪”的声响。
4.重复游戏。教师提醒幼儿奔跑时眼睛看前方,不要碰到他人。每次练习可适当延长幼儿奔跑的时间和点到的人数,增加运动量和向上跳起的练习次数。
5.幼儿扮演点炮人,复习巩固放鞭炮的安全规则,重复游戏。
6.教师小结点鞭炮的安全规则,表扬能躲闪跑的和能根据信号做向上跳动作的幼儿。
四、放松活动。
1.师:点了好多鞭炮,我们小朋友也累了,现在我们来放松,跟老师一起做。再向幼儿介绍放鞭炮的安全要求,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今天学到的本领和感受快乐。
2.学着小鞭炮,一起跟老师滚回家吧。(翻跟头)
教学反思:
本次活动进行的还比较顺利,幼儿对体育课兴趣十足,在活动开始,我带幼儿进行热身运动,我选取音乐可能不够激情,还有少数幼儿不知道跟着我一起做热身运动,不够热烈。在进行游戏的时候,小朋友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,没有一个小朋友离开事先准备的圆圈,可能是教师事先准备的圆圈小了一点,幼儿容易在圆圈中撞起来。
小百科:鞭炮起源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,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,使之爆裂发声,以驱逐瘟神。这当然是民俗传说,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。
文档为doc格式